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,2023年中青一班全体学员聚焦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和党建引领“三六九”工程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,精心选题研题,策划调研方案,于4月11日-13日,分成六个调研小组在市委党校邓晓馨、林延斌、何飞翔、李俊仪等教师带领下,分赴相关县区、企业开展深入基层、掌握实情的课题调研活动,在一线淬炼中融会贯通理论知识,在实践锻炼中加强培训成果转化。
第一小组围绕“空心村治理”课题,先后到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、水唇镇螺洞村、南万镇南告村,陆丰市城东街道高美村,海丰县可塘镇上达村、仓前村等地进行现场调研,与镇村干部、村民互动交流,详细了解空心村现状、治理困境以及先进地区经验启示。
第二小组以“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”为课题,先后到海丰县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、陆丰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、城区红草镇一中心四平台、马宫街道金町村、海丰县附城派出所、公平镇日兴社区、甲西镇博社村、河东镇秋冬村等地,与有关同志深入交流,围绕基层党建引领、矛盾纠纷特点、民情地图运用、网格管理服务等方面问题,对有关做法进行总结提炼,分析基层工作中的薄弱和短板,并对如何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进行思考,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。
第三小组围绕“乡村振兴示范带可持续发展”课题,先后来到陆河县南万镇、水唇镇,陆丰市东海镇,海丰县可塘镇、大湖镇,实地走访南告村、螺洞村、上海村、青山村、高螺村等相关单位,通过调研,学员们了解到村委、驻村干部、深圳帮扶工作队等多方近年来在打造乡村旅游产业、乡村网红打卡点以及青年回乡创业上作出的努力,并围绕如何完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要素保障、如何提高乡村振兴示范带网红打卡点造血功能、如何挖掘乡村振兴示范带本地差异优势、如何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等问题,与村干部、驻村帮扶工作队、企业家、回乡创业青年开展研讨交流,商讨对策及提出意见建议。
第四小组以“汕尾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”为题,通过实地走访、文献资料分析、专家访谈等方式,了解正字戏、白字戏、西秦戏和皮影戏等稀有戏曲剧种的传承和发展现状,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,探索解决之道,并提出建议,形成调研报告。
第五小组围绕“产业平台建设”课题,通过实地走访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区比亚迪、中奕环保,汕尾高新区天贸新能源、葆丰医疗器械公司等,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互动交流,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瓶颈,围绕产业集群培育、人才引进、研发能力、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问题,思考探索适用于汕尾产业承接的新路径,探求破题方法,形成调研报告框架。
第六小组围绕“发展海上风电产业”课题,通过实地走访市发改局、海工基地园区管委会、明阳公司、中广核新能源公司、南海海缆公司、宝丽华公司、国泰食品公司,与相关单位、企业负责人互动交流,深入了解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,剖析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,围绕海上风电发电、装备制造、风渔融合等内容,寻求符合汕尾实际的发展路径。
开展课题调研是此次中青班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,课题调研期间,中青一班学员们每到一处都认真听、仔细问、虚心学,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,不仅开拓了学员们的视野,提升了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让学员们对产业平台、乡村振兴发展、基层矛盾治理等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。学员纷纷表示,将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,不断增干劲、敢担当,高质量完成课题调研任务,为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。